論十大關系讀后感(一)
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不少見的就是矛盾了,因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子,無論你是男是女,無論老還是小。都會有不稱心如意之處。而這些不稱心都是與他人接觸后產生的,只要你與人接觸就不可避免。許多人雖然不能意識到歸根結底是矛盾但是還是會為了自己或是什么而做出各種各樣的讓步。就比如你家里人想要一個掛在墻上的電視而你不想這個就是做出讓步的時候了。
而社會中的矛盾就更不必說了。大部分人只能因為自己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有各種各樣的抱怨,進而埋怨其他。而且大部分時候不能正確分辨是非,但是矛盾就在你感到不平的時候已經產生了。在讀過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后使我明白矛盾無處不在,而真正解決矛盾尤其是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矛盾并不能一蹴而就的。社會上的各種矛盾關系到了許多人的利益,關系到了中國的整體發展,關系到了公平等等。
而毛澤東通過社會實踐與一步一步的探索與學習之后才做出了一個個重大的決定。偉人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不放錯而是因為他勇與改錯。而毛澤東就是這樣,他在探索之后終結出規律,與其他人再在中國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上進一步改進與發展。
而十大關系全面闡述了中國各方面的問題,在現在還未成解決的問題。如沿海與內地發展不平衡,農村與城市的差距,等等。令我真切的佩服毛澤東的深謀遠慮與觀察的仔細了。因為連問題都無法提出的話就更別談解決了,而他是提前提出的。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二)
《論十大關系》這篇文章在初中開始學政治時就有了接觸,但對它進行深層的接觸。了解到在1956年初,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社會主義建設,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已有3年多的實踐經驗。對于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1956年2月后,毛澤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后聽取了中央34個部委的匯報,匯報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經濟建設問題的調查研究。關于正確處理十大關系的思想,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中央政治局的幾次討論,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同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
其中前5個關系主要討論經濟問題,包括: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和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后5個論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以及處理好中國與外國關系的問題,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和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在這里我也了解到了國內外的積極因素。在國內,工人和農民是基本力量。中間勢力是可以爭取的力量。反動勢力雖是一種消極因素,但是我們仍然要作好工作,盡量爭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在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要團結,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總之,我們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而我想討論的是有關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毛主席說了:“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所以,在這幾年出現的一些比較嚴重的民族內部的矛盾,就像是在昆明火車站發生的惡劣事件。我想說,大家應該秉承著寬容包容的態度來處理這些問題,但對于惡劣的行為也要依法辦事、秉公處理。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三)
1956.4.25,毛主席發表了《論十大關系》,其主要內容重工業與輕工業的關系,農業關系,沿海和內地工業關系,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 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之間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論十大關系》的提出,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更好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方針。
《論十大關系》從社會主義矛盾出發,科學認識社會主義,積極向上的為社會主義建設提出方針政策。其一方面以蘇聯經驗為鑒,較好的靈活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有著較科學的理論基礎。為建設更加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提出應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一原則為中國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論十大關系》主要針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對經濟的發展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重工業,農業,輕工業的全面發展。還有一些國家建設的關系,為和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更加積極的作用。
毛澤東主席所提出的這一系列矛盾關系,我們需要認真處理,建設更加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