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們喜歡以家訓的方式傳承家風,或者說,家訓是中國人期望家風長久流傳的最主要表達方式。古語說:“遺兒千秋富貴,莫若良言一句”——這就是家訓在古代教育當中的地位。在這里,我們一起看一看歷史名人陸游的家訓,品一品陸家家風。
陸游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愛國詩人,一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他不但文學成就頗豐,在教育子女方面,他的觀念和方法,至今仍值得我們咀嚼玩味,很值得我們研究和效仿。
據記載,陸游家訓共二十六則,其從四十多歲開始寫,直到八十余歲仍在不斷增補。陸游很重視子女教育,寫了一百多首教育兒子的詩,以這種形式傳遞家風。我們從陸游的詩作可以窺見一二。
愛國主義教育是陸游詩教的主要基調。“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陸游臨終前的《示兒》詩,是詩人教育子女的絕唱。
“聞義貴與徙,見賢思與齊。食嘗甘脫粟,起不待雞鳴。蕭索園官菜,酸寒太學齏。時時語兒子,未用厭鋤犁。”這是陸游的另一首《示兒》詩,詩中要求子女在道德修養上要高標準,在生活待遇上應低要求。
陸游還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告訴孩子,做學問一定要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總結自己學詩的體會,明確告訴兒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在為官方面,陸游始終教導兒子要清正廉明。他的二兒子陸子龍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寫了一首長達52句的詩來為兒子送行。詩中說:“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認能肆饞毀!”就是要求要清清白白地做官,做一個為民眾歡迎的清官。
值得欣慰的是,陸游的后人,都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不論為民為官,都做到了憂國憂民,正直忠貞。兩個兒子均是有名清官;孫子陸元廷,為抗敵奔走呼號,積勞成疾而死;曾孫陸傳義,與敵人勢不兩立,崖山兵敗后絕食而亡;玄孫陸天騏在戰斗中寧死不屈,投海自盡。滿門忠烈,一家義士,就是對陸游的最大告慰。